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文博资讯

宣传推广
李萍:“细腰”国宝王子午鼎的前世今生
2022-03-11

李萍:“细腰”国宝王子午鼎的前世今生


白河之滨,开放一年多的南阳市博物馆,盛放着南阳大地千年岁月的沉淀。与这里的一件件文物对视,总在一眼千年中感知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往事、人文精神、文化魅力,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连日来,随着一件国宝的归来,这座气势恢宏的文化地标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被誉为“鼎中翘楚”的王子午鼎,在南阳市博物馆人一路小心护送下,于29日从河南博物院回宛“省亲”。此次归来,是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在离宛44年后,再次踏上“回家”的路。南阳市博物馆大厅内,这件彰显着楚文化张扬自信的国之重器,让我们再次步入时空隧道,回望丹江水世界下抢“捞”出来的国宝文物,在悠远的楚文化遗风中感受“文明在宛”的浓厚底蕴和丰沛内涵。



刚出土时的王子午鼎


楚腰纤细,此鼎印证“楚王好细腰”


王子午鼎1978年出土于淅川下寺2号楚墓,一共7件,造型纹饰相同,因鼎上铭文刻有“王子午”字样,故称王子午鼎。回宛“省亲”的王子午鼎通高61.5厘米,口径59厘米,宽体、束腰、平底、斜立式耳,器身周围攀附着六条浮雕夔龙,兽口咬着鼎的口沿,兽足抓着鼎的腰箍,浑身动感十足,仿佛即将腾空而飞。


青铜器鼎是商周文化的核心物质载体,与一般鼓腹立耳的中原鼎明显不同的是,王子午鼎腰腹内收,双耳外撇,具有强烈的动感和曲线美,精细的纹饰,精湛的工艺,奇巧的构思,体现了楚文化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和浪漫气质。平底束腰的形态,更是颇具楚国特色,让人想到“楚王好细腰”的记载。


王子午又叫子庚,是敢于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时任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当时正值春秋末年,是晋、楚、吴三国强盛之时,王子午鼎的装饰形态就代表了当时的楚国特色。不过,“楚王好细腰”典故出自楚灵王。《史记》载,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对肚大腰圆的人极为反感。朝中官员为迎合楚灵王,普遍进行节食减肥,因此常常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从此有了“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的典故。楚灵王在位时,王子午已逝世十多年。王子午鼎的设计,也可以说明当时楚人的审美取向和风气,只不过是到了楚灵王时才被记载下来。

20220311_103601_010.jpg

王子午鼎


周朝礼乐制度对各级贵族享有的待遇有严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淅川下寺2号墓中出土的王子午鼎共有七件,说明了王子午被视为诸侯等级。事实上,王子午作为大夫却配享七鼎的“超标”,代表着楚国已认同楚王即为天子般尊贵。原因显而易见,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子庚之父楚庄王敢“问鼎中原”,子庚“超标”也不难理解了。据载,子庚英武骁勇,他出任令尹前,楚国刚在鄢陵惨败给晋国。他当令尹后,吴国在晋国策动下突袭楚国,子庚临危不乱,指挥楚军佯败诱敌深入,利用有利地形前后夹击,大败吴军。他当令尹6年,亲自领兵南征北战,楚国无一败绩。他死后没几年,楚康王在昆阳(今叶县)与宿敌晋国再次大战,楚国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南阳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南阳市博物馆馆长王晓杰介绍说,王子午鼎上的铭文,既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也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须以此为准则。全文语词流畅押韵,是楚国青铜器上不多见的长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王子午鼎是南阳悠久、璀璨历史文化的缩影和见证,现分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处并成为镇馆之宝,彰显出南阳楚式青铜器的无穷魅力和巨大风采。”



刚出土时的云纹铜禁


水下出土,一墓挖出三件国之重器


在淅川渠首,面对万顷碧波荡漾,你可曾想过,浩淼的水世界下,有着丰富的文物宝藏、久远的历史记忆?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因渠首而闻名,但除了这张最知名的名片,它还有一个极具分量的名片:孕育楚文化的“考古天堂”。王子午鼎,便出土于淅川下寺2号楚墓,与之一起出土于2号楚墓的,还有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的云纹铜禁,以及同样珍藏于河南博物院的王孙诰编钟,除了这三件国之重器外,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盗掘的2号墓还发掘出土包括乐器、车马器、兵器、玉饰等器物6000多件。



出土王子午鼎的2号墓发掘现场


发掘地,考古人员住的是破帆布帐篷,铺的是苞谷秆


那是1977年秋,淅川县遭逢大旱,境内丹江水库水位下降,仓房镇下寺龙山南端一座青铜器墓被库水冲刷出来。亲历者、南阳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张逢酉说,那时群众上报后,当时的淅川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调查、清理,判断该墓为春秋中期墓葬。19783月份,库区水位下降,淅川县文管会派人对露出的墓进行深入调查并作了部分钻探,共发现大小春秋墓24座、汉墓8座。同年4月份,淅川县张西显、马新常、李玉山、师宗林、石新芳、王玉娥等考古人员开始对1号墓进行发掘清理。时年7月上旬,在南阳地区文物队工作的张逢酉接到任务,赶往淅川考查下寺春秋古墓葬,路上遇到淅川文管会和省博物馆的同志,原来他们已把1号墓发掘完毕正把宝贝东西往淅川县城运,“1号墓发掘出土文物449件,其中有一件十分珍贵的汉白玉石排箫,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同类文物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1号墓出土文物,在淅川展览一天后运至南阳,南阳地区在卧龙岗也搞了个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为啥搞展览?因为东西太好了!而且南阳的文物工作刚刚起步,文物管理委员会也刚组建起来,所以用展览来扩大影响,让大家都来欣赏一下这些宝藏。”展览过后,这些文物都送往省里,张逢酉一路押车,并在省博物馆两个月参与整理工作。


2号墓发掘现场, 左马新常(淅川)、右张逢酉


197810月,丹江库区水位又下降了,考古人员抓紧对2号墓、3号墓进行发掘。2号墓墓主王子午的显赫身份很快凸显出来,令在场的考古人惊喜不已。“王子午鼎都是浮雕式的,非常壮观。”参与发掘的张逢酉说,“王孙诰编钟最大的164公斤,得三四个人一起抬。云纹铜禁庄严瑰丽,制造工艺巧夺天工,它是我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古墓楚风,为丹阳淅川说提供佐证


在上世纪70年代物质匮乏甚至吃不饱的条件下,考古人员争分夺秒地发掘文物,与随时会上涨的丹江水抢夺时间。一件件稀世珍品的出土,让下寺这片土地充满了楚风的神秘魅力,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多学科的珍贵史料,亦为楚都丹阳淅川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楚始都丹阳在哪里?向来有湖北枝江说、安徽当涂说、湖北秭归说、丹淅说(淅川说)四种说法。楚墓群的出土,为丹阳淅川说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历史与考古学者、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原理事王建中说,下寺春秋楚墓群的发现与发掘,以大量实物证明:楚始都在淅川。在他看来,王子午鼎的发现、发掘与研究至少有四大亮点:一是王子午墓葬规格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古楚地所发掘的楚贵族墓中较为罕见;二是王子午鼎的造型、纹饰、铭文代表楚国青铜铸造业的发达和技术的进步,是“文明在宛”的重要标识之一;三是王子午生前驰骋于中原、东南战场,死后葬于淅川丹江西岸龙山岭上,这就是一种归葬习俗的反映,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三千年前的丹阳、今日之淅川是为楚之始都的地位;四是楚人在淅川提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箴言,“就是穿着破旧的衣服、赶着破旧的牛车,到深山老林中披荆斩棘、兴建家园、发展经济。这种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楚国的国风和灵魂,是楚鼎为代表的物质文化辉煌的基础,我们还应很好地弘扬这种‘楚风’。”


子庚葬于淅川,有“封地说”和“归宗说”两种说法,后者影响更大。“叶落归根嘛,淅川是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即楚始都。”王建中说,子庚风光归葬楚始都,也是楚国当时经济文化繁荣的见证。


如今,40多年前发掘子庚墓的下寺重沉湖底,浩淼丹江的水世界,有诸多的历史迷雾留于后人说。自1978年被珍藏于河南博物院后,王子午鼎一度淡出不少南阳人的视线和记忆,因此它此次回宛“省亲”既有了别样的意义,也引起了南阳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南阳市博物馆‘王子午鼎国宝省亲展’,就是要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南阳出土外调的这些国宝文物,,了解博大精深的南阳文化,感受气象万千的楚风古韵,体会‘文明在宛’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王晓杰说。

   

   转自:南阳日报直播南阳


   视频:关政

   图片:李远、杨萌

   编辑:齐 杰

   初审:李 萍

   终审:柏伴雪


   相关链接

   国宝“王子午鼎”回宛博“省亲”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