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
探寻南阳历史 品读“文明在宛”
2024-07-01

3b85905b5dc243475bc3eee3e7cd55e.jpg

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青铜楚风,陶铸汉威。

古玉撷英,渠首遗珍,壬寅话虎。

车马出行,乐舞百戏,亭台水榭,昆仑极乐。

藏中华瑰宝,墨色千言;诉千年沧桑,天地纵横。

这就是南阳市博物院!


在这儿 了解文化南阳


1月7日上午,南阳晨报社百余名小记者走进南阳市博物院开启研学实践之旅,近距离感知南阳出土之国宝重器,聆听“文明在宛”的历史琼音。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小记者们带着求知的欲望去走近这座特别的校园,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1959年10月1日,南阳历史博物馆创建,馆址武侯祠;


1965年,南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馆”;


2021年1月1日,南阳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启用并正式对外开放;


2021年2月9日起,南阳市博物馆试开放,馆内基本陈列全部向公众展示;


2022年12月,南阳市博物馆、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南阳张衡博物馆三馆融合,南阳市博物院由此成立。


南阳市博物院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亦是迄今为止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文化新地标及“城市文化会客厅”,可谓南阳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这儿 探寻南阳历史


南阳市博物院根据南阳历史文化资源、馆藏文物优势,结合学生特点,开发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为一体,以“穿越历史 触摸汉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


“听一次讲解、学一次汉礼、制一幅拓片、行一次投壶射礼、诵一篇经典、奏一曲编钟古乐、感受一次活字印刷术、认识一下榫卯、体验一次考古、开一次主题班会。”该课程被河南省教育厅列入2021年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通过还原古代历史场景,使小记者们穿梭时空,与历史文明互动。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一定是少年敲响编钟聆听到的来自千年的回响!


此外,南阳市博物院近两年来以研学品牌为基础和载体,先后举办了数届“小小讲解员”“小小考古家”研学项目。数万名学生在此参观“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及专题展览,近距离接触南阳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拓片制作技艺、编钟演奏、考古挖掘盲盒及文物修复等研学项目,不但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眼界,还能研有所思,学有所长,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由此,该博物院也在行动中受到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在这儿 品读“文明在宛”


研学过程中,学生有说有听有写有为,体验了拓片、投壶、剪纸、烙花等精彩纷呈的研学项目,体验式、互动式、成果式的创造性学习得到强烈反响。


“来宛博研学,形式新颖,体验性极强”“与历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不枯燥,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已经在期待下一次宛博研学了”……小记者们好评如潮,纷纷在留言簿留言。


“研学,开阔视野,还能放松心情”“一次快乐而充实的研学之旅”“和孩子一起走近之前见到、见不到的文物,很震撼”“不虚此行”“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走出教室,看看‘外面的世界’”……家长也是纷纷为小记者研学活动点赞。


“博览南阳历史,感悟楚汉文化”,这是一块记录着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殿堂,更是一门课堂。参加研学的小记者刘芸颖表示,以前是在课本中了解历史,现在历史却展现在眼前,这种学习方式太棒啦!


转自:2024年1月10《南都晨报》

作者:王淯潮 郭清茹 李远

 

指导/终审:牛宏成

策划/初审:李   红

编辑/校对:李   远

bbf3faa2964a616cba390e9fff45bc3.jpg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