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木欣荣,夏令日新。4月30日上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向国旗敬礼·天安门广场专用国旗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 南阳市博物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牛宏成,副院长李红,陈展部副主任韩梅,社教部主任刘红玉、宣讲员孙园媛、第五完全学校初中部党总支部书记李昶志、校长刘国兵、第五完全学校小学部校长廖峰及两部师生代表等参加。
光辉见证
南水北调,国之重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阳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是这项伟大工程的起点,也是谱写奉献之歌的热土。 2024年12月27日,在南水北调工程贯通十周年之际,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向南阳市赠送了一面天安门广场专用国旗。这面国旗编号为“2014-0160”,它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的日子——2014年12月12日在天安门广场高高升起。 这面国旗见证了南阳人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移民壮举,承载着国家的光辉记忆,更凝聚着南阳人民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重大贡献,对我们南阳有着无可替代的政治意义与特殊纪念价值。 将于2025年5月12日在南阳市博物院展出并永久收藏。
敬礼国旗
五星闪耀,旗帜庄严;眼神坚定,步伐铿锵,八名护旗手护送编号为“2014-0160”的天安门广场专用国旗神圣入场。 气势雄壮,国歌嘹亮;全体肃立,心潮激荡。屏幕上,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在大家深情注视下,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冉冉升起。 李昶志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南阳移民精神,是南阳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璀璨的浪花。这面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日升起的编号为“2014-0160”的天安门广场专用国旗,是国家对南阳人民奉献的铭记,更是对南阳移民精神的致敬。它不仅仅是一面旗帜的传递,更是一份精神的传承,一种使命的嘱托。他号召同学们在向国旗敬礼的庄严仪式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南阳移民精神,以国旗为引领,以家乡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在致辞中表示:这面国旗是南阳移民顾全大局、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精神的象征。当年,南阳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确保了一泓清水送京津。今天,它必将激励青年一代勇担使命,爱国报国。国旗飘扬,映照的是历史,指引的是未来。他鼓励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学子,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嘱托,传承南阳移民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践行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现强国复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学生代表柏轶铭在发言中说: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辈们那样,在重大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移民精神,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将来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阳市博物院宣讲员孙园媛结合鲜活的史料,以优雅的仪态、渊博的知识,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讲述了国旗背后的故事、南水北调的意义、移民精神的内涵。她的宣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听众,赢得了大家的雷鸣般的掌声。
心向未来
携手共筑中国梦,奋力书写新篇章。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回望过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南阳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一泓清水永续润泽大地,让五星红旗在中华大地上永远高高飘扬!
余音绕梁
这是一节感人的移民精神礼赞课,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向国旗敬礼·天安门广场专用国旗进校园”活动已结束,但这面在春风中舒展的国旗,却永远在我们精神的天空高高飘扬。 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初中部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传递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坚定报国信念,增强强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地址:南阳市鼎盛大道369号(光武大桥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