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幸,地名因躬耕而升阶;龙岗无言,碑刻借祠堂而扬声。大拜殿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也是碑刻较为集中、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地方。大拜殿月台右下方立有明代《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它以圣旨的形式对南阳武侯祠的庙额、庙规、祭文、祭品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卧龙岗武侯祠唯一一块“螭首龟趺”碑。整个碑刻气势雄伟,与众不同,格外引人瞩目。
诸葛亮在唐代已经被奉为神明,元代便以“道士”身份出现,而明代百姓心目中的诸葛亮,已是一位识天象、通地理、晓阴阳、知奇门、能掐会算、无事不晓的神人。于是,进入明代以后,一个具有超人智慧胆略的诸葛亮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历史上极其罕见的诸葛亮文化现象,诸葛亮更是备受皇家恩宠和厚待。明代官修史书可见诸葛亮历史地位。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帝王庙,名臣从祀,“忠武武乡侯之位在其内”,位列三十七人之一。成书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的官修史书《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南阳府《山川》条云:“卧龙岗在(南阳)府城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时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明宣宗曾作《武侯高卧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明宪宗在《诸葛武侯》赞诗序中曰:“孔明值汉室板荡,隐于南阳,司马徽谓先主曰,识时务者为俊杰,诸葛孔明真俊杰也。”
明代是诸葛亮形象承前启后趋于“完美”的形成时代,其中很大程度归功于这一时期诸葛亮文学形象的不断丰满和完善,并极大地促进了明代祭奠诸葛亮的热潮。从李商隐的《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来看,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宋元时期三国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特别是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使长期深居史书中的诸葛亮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无论庙堂之人,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在诸葛亮身上找到心灵寄托和慰藉依靠。《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形象的日益大众化和逐步偶像化,起到至关重要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也对明代祭拜诸葛亮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作为孕育诸葛亮成才的摇篮和他走向政治生涯的起点,人们对诸葛亮躬耕、受三顾之地的南阳卧龙岗更加仰慕,使之地位随之倍增,祠宇规模愈加壮观。明代嘉靖年间,南阳武侯祠香火旺盛,官方和民间祭祀活动频繁。尽管如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庙额、祭祀日期、祭品及祭文等供奉祭奠礼仪典制均未奏请,这与诸葛亮的巨大影响、祠庙地位规模和明朝政府“崇重祀典”的社会秩序极不相称,为此,明代南阳的地方官员曾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据现存于南阳卧龙岗廊坊、立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李东阳撰写的《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记载:“宣德间,(南阳)知府陈正伦、陈悌相继修葺,岁以八月二十八日为侯忌辰而致祭焉。”由此可见,南阳官府首倡八月二十八日作为诸葛亮忌辰祭祀日,并为以后明代皇帝钦定诸葛亮春秋二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嘉靖四年(1525年),河南布政司抚民兼分守汝南道右参政许复礼,向钦差提督抚治郧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蒋曙正式建议,为南阳武侯祠奏请敕赐庙额祭文及春秋二祭日期。呈文云:“南阳郡城西南七里许,有阜隆然,绵亘四十余里,名曰‘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岗上有草庐故居,庐前有忠武侯庙……”对于此文,明世宗确认南阳卧龙岗“实为亮藏修发迹之所”,”曾亲自阅览并作了指示,之后又经当时的礼部、祠祭清吏司和翰林院的有关部门的审核、撰文等诸多程序,最后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形成《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檄文详细记录了明世宗为南阳武侯祠敕赐门额“忠武”与祭品、祭祀日期及祭品的历史经过,并明确规定每年春秋二祭武侯的庙规。春祭为每年仲月次丁日(即农历二月十四日),秋祭为每年八月二十八。祭品为猪一口、羊一羫(宰杀过的羊或小牛)、鱼醢(肉酱)、肉醢、菹菜(酸菜)共五品;米面食共五品;果子五品;香一灶,烛一对,帛一段,酒两瓶,并颁汉丞相诸葛忠武侯春秋祭文,敕令南阳府遣本府官员按期致祭,各地遂尊此规而祭之。
《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是南阳卧龙岗屈指可数的重要碑刻之一,不仅是明代政府对南阳卧龙岗的瞩目和重视,还是对一代名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德精神的肯定和赞赏,也是中国形成祭拜诸葛亮例制和传统的历史记录和实物见证,进一步提高了南阳卧龙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此以后,招致更多的明朝贤达、封疆大吏、文人学士纷纷登堂膜拜,颂孔明之功德,慕卧龙之高风,书诗赋之雅辞,集翰墨之硕丰,给南阳卧龙岗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任河南巡抚视察南阳而作《过南阳挽孔明》诗云:“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大星不向营前坠,混一寰区未可知。”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顿发无限伤感和悲叹。
如今,南阳武侯祠内大拜殿墙壁和其左右碑廊镶嵌有明代修葺、歌咏碑五十余通,主要有吏部尚书王直所撰《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兵部尚书杨士奇所撰《鼎建诸葛孔明祠碑记》、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所撰《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吏部尚书裴应章所撰《卧龙岗谒武侯庙》、礼部尚书李维桢所撰《程南阳陈泌阳置酒诸葛祠遇雨》等,名家荟萃,璀璨夺目,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反映元明以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维修经过及祭祀诸葛亮之隆盛。
元明时期,地方官赴南阳卧龙岗官祭诸葛亮已成定例,清代以至民国,南阳府除依祭日祭祀外,新任官吏必往致祭,以示“效法”武侯之秉忠操节,勤俭廉洁。长期以来,随着民间神社祭祀活动的兴起,每年春秋祭日逐步在南阳卧龙岗形成香火盛会,并相沿成习,明清两代极盛一时。为传承和弘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延续纪念诸葛亮例制,南阳已经连续多年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成为推介和展示厚重文化南阳的重要窗口,并成为宣传卧龙岗及诸葛亮文化的有效平台,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自明世宗钦定颁布《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后,源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春秋二祭,各地争相效仿,随即风行全国,成为全国众多武侯祠堂及诸葛亮后裔,缅怀和敬拜诸葛亮的日期。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征文汇总:
“汉酱杯”征文选登之三 ∣ 姚河予:清代“万年感恩碑”入驻府衙博物馆
“汉酱杯”征文选登之四 ∣ 邓心怡:我可不是一只平凡的“修勾”
“汉酱杯”征文选登之五 ∣ 姚寿忠:南阳卧龙岗“千古人龙”石牌坊的前世今生
策划/校审: 王晓杰
制作/编辑: 李 远
地址:南阳市鼎盛大道369号(光武大桥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