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文博资讯

宣传推广
“汉酱杯”征文选登之十七 ∣赤银忠 :人间乐土——红釉陶神灯博山
2022-08-29

南阳市博物馆两汉展室的玻璃展柜里静静地屹立着一件红釉陶灯,博山式底座,带有圆托盘的灯盏直插在山峦的顶端,灯口缺失三分之一,石膏补配修复完整。它奇葩的外型在两汉展厅内大有鹤立鸡群之势,令观众过目难忘,伫立浮想,当灯芯被点亮的那一刻火焰欢快地跳动,光芒四射,驱散乌云,千山万壑变白昼,黑暗不再有。

这件文物属于博物馆旧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南阳市红旗公社王营村征集入库,保存至今。1963年是市博物馆成立的第四年,在全国文物保护观念比较淡薄的年代能收藏这么一件珍贵文物实属难得,红釉未及博山底边,灯盘内亦无使用痕迹,明显是汉代明器,即专为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灯盏和博山均为汉代常见的器物造型,两者合二为一却是意义非凡,它已经从一件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照明用器摇身一变成为了汉人乐土仙境的博山神灯,进而引出了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社会个体生命沉重而又欢快的生存与未来的哲学难题。


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生存问题就成为特别关注的大事。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十分有限,面对大自然风雨雷电、洪水猛兽、部族杀戮和生老病死等显得渺小无助,尤为困惑的是亲人生命的终结,甭管是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功臣贵族,或者是底层的氏族奴隶、平民百姓,当死亡之神降临的时候均会体验到奈何桥畔无贵贱、黄泉路上老幼行的伤心无奈,人生短暂,痛苦的经历却总在不停的上演复制,周而复始,无可奈何花落去。为了更好地减轻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切肤伤痛,善于思考的先民从现实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天才,较为完善地解决了个体生命终结之时魄入地、魂升天的困扰,即当自然界一个鲜活生命消失的时候只不过是肉体活动的静止:死,就是再生,一种生灵的枯竭预示着另外一种更加旺盛的全新生命的开始。


一方面是古人相信鬼神存在,从原始社会开始经先秦到两汉鬼神崇拜的思想逐渐成熟并深入人心,世人普遍相信世间有鬼神,人死曰归(鬼),推生事死,通过精心选址建造安稳舒适的地下墓室以虔诚之心安魄慰魂。汉人王充在论衡·薄葬篇里指出:世人“谓死如生,闵死独葬,魂孤无副,丘墓闭藏,谷物乏匮,故作偶人以侍尸柩,多藏食物以歆精魂”。尽心尽责从物质方面满足逝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具备了地下无忧生存必备的相关条件,只是汉民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地下世界里毕竟空间有限储存再多的精美佳肴也会坐吃山空,改变生灵的饮食习惯,永无吃喝之愁才是古人最高的理想追求。


另一方面是重视个体生命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激发了上层贵族阶层及普通百姓热衷于长生不老、灵魂升仙的欲望,追求并相信个体生灵存在之永恒成为两汉时期的时代主旋律。在两汉历史的长廊里不难发现神仙信仰几乎成了全民最迫切的信仰,人们信神慕仙渴望与神仙相见,学仙求神朝思暮想希望自己及亲人加入仙班,从而拥有超乎人类的能力,更有甚者稍有风吹草动便搅得社会动荡不安,汉书·五行志第七下之上记载: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槁或橄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人,或被发徙践,或夜折关,或踰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祭)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毋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至秋至。”大半年的时间里搞得百姓惊恐,鸡犬不宁,令人十分费解。汉武帝听信方士们“仙人好楼居”的猜测建言,在上林苑中建造了高达四十丈的飞廉观,山水形景,虚实相间,实乃人间仙境;又在昆明池修建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人为地把传说中的仙境拉到了人世间,盼望自己近仙亲仙像神仙一样幸福生活,与天地同寿。


汉武帝信奉的神山仙境观念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就开始了入海求仙山的活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唐人张说亦云: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海上三神山,逍遥集众仙。


至于山中的风景和众仙古人有过奇妙的记述;庄子·逍遥游提出一座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似乎对神仙的长相、饮食和出行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列子·汤问里出现了五山,在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每坐山高下方圆三万里,山顶平地广九千里。山与山之中间相距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山上亭台楼阁全部是金琢玉就,飞禽走兽毛色纯白,珍珠宝石树遍地生长,果实滋味鲜美,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均属仙圣之种,一天一夜飞相往来者,数不胜数。屈原楚辞·远游里则是一幅生动的神仙乐游长卷,列举的仙人有名有姓,比如轩辕、王乔,赤松子和韩终等。庄子和列子对神山仙人肤白貌美、金碧辉煌的房屋建筑及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蓝天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描述虽然虚无缥缈,但它还是激发了无数先民升仙成神的欲望,那里没有劳苦疾病,长生不死没有失去亲人的切肤痛苦,安居乐业自由飞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很显然这是一处没有硕鼠百姓向往的乐土、理想的人间仙境。


先秦到两汉数百年间无数人竭尽毕生精力向往的神仙生活梦想,随着时光的流失沦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泡影,盼神神不至,望仙仙难觅,祈求的长生不死梦总是在个体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破灭,给亲人带来了难以诉说的苦楚而又无法改变,此恨绵绵无绝期。面临这一窘境思维活跃的先民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将传说中的仙山移入陶质的器皿之上搬入地下世界,山连山,洞府宝地在其间,树挨树,苍松翠柏成片绿,林麓鼓泽,陂池相望,神池灵沼,蜿蜒曲折;珍奇动物不可胜数,奇珍异宝光芒四射,在这风景秀丽的崇山峻岭之间猎人追逐猎物,仙人信步悠闲,风和日丽,天下太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汉民传说中的赤山、岱山、神山渴望而不可及,徐福曾言远观神山近前却寻觅不见,特别遗憾!在这绝望透顶的时刻让人倍感欣慰的是一盏雄壮威武的巨型灯高高地耸立在博山之巅,犹如黑黢黢群山上的一轮明月,刺破了无际的黑暗,又恰似波涛汹涌凶险万分的大海上耀眼的灯塔,给无数生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送来了温暖的春风,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当尘世间个体生命使命完成的那一刻,在神灯的指引下,乘云车,驾飞龙,吹响冲锋陷阵的号角,敲起激动人心的战鼓,朝着灯光明亮的博山胜地风驰电掣,一路高歌猛进,纵身一跃成为其中的一员位列仙班,从而实现从普通人类到拥有超自然能力神仙的梦想。


梦想一旦成真,遥想当年,尘世间起早贪黑忙的像个陀螺转,多少时日不得清闲,而今飘然临山殊坦然!在神灯的照耀下,无忧无虑地舒心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硕鼠,拒绝杀戮欺侮,远去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消失了斤斤计较忧愁烦恼,大地万物茁壮成长一片欣欣向荣,花开花落灵树长在,云去云来博山自闲;心存良善的人们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安居乐业,狩猎追逐,野果采集,渴饮玉泉饥食枣,神仙生活从此不知老。从此以后,驾鹤西征升入仙班成为每一位个体生命延续的终极目标,它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有远大理想、热爱生活善良纯真的华夏儿女。



策划/校审: 王晓杰

制作/编辑: 李   远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