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是古人祭祀或宴飨时盛放黍、稷、稻、粱的器皿,相当于后世的方形大盘子,是盛食器。簠这种器型主要的特点是: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起来成为一体,分开则为两个器皿。
这件春秋时期的青铜簠,出土于南阳市汽车发动机厂。通高16厘米、长27.5厘米、宽20.5厘米。直口,折腹,平底,矩形足。盖和身均有一对兽首形耳,已失。盖沿设有六个兽面形卡扣,用于密合盖和身。通体饰蟠虺纹。盖和器身内均铸有铭文,内容相同,共计12字,铭文为“楚子弃疾,择其吉金,自乍飤簠”,因而被命名为“楚子弃疾簠”。铭文意思是楚公子弃疾选择精良坚固的青铜,铸造该簠为祭祀或宴飨之用。
这件铜簠是以楚国第三十任国君楚平王的名字命名的。楚国原为黎苗的后裔,初建都于河南淅川的丹水之阳,以后扩展到中国东南长江淮河全部领域,为我国古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楚平王,初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为楚共王第五子,楚灵王之弟,公元前528年至公元前516年在位。他曾多次在申邑举行诸侯会盟。
南阳是古代申吕之国的封地,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大县申县所在地。这件铜簠出土于南阳城区的楚国贵族墓地,造型规整,纹饰细密而精致,工艺价值极高。尤其是上面的铭文,为研究楚平王(弃疾)生平以及楚国历史和楚文化在南阳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楚子弃疾簠的簠身和簠盖入藏南阳市博物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1979年10月,南阳市汽车发动机厂在开挖防空地道时,挖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墓葬,里面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这件锈蚀斑斑的青铜簠,但当时只有簠身,簠盖已佚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定名为“蟠虺纹铜簠底”入藏馆内。
随后不久,南阳市博物馆职工王儒林同志又来到南阳市汽车发动机厂家属院,进行流散文物调查时,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他发现了一件铜簠盖,经询问得知,这件铜簠盖是不久前出土,户主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有何价值,就顺手把它放在家门前作喂鸡盆用了。他仔细观看发现,器物内有12字铭文,清晰可见。于是他就将这件宝物征集回了博物馆。后经过认真研究,辨认出这件器物上的铭文为:“楚子弃疾,择其吉金,自乍飤簠”。因此这件铜簠盖也就被命名为“楚子弃疾铜簠盖”入博物馆收藏。
直到1989年,博物馆尹俊敏同志(现为副研究馆员)在整理文物时发现:先后征集回馆的两件铜簠,一身、一盖,大小、纹饰相同,出土地点也相同,经研究和考证两件器物为同一件(组)器物,二者组合起来就是一件完整的器物。在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失散十年的簠身、簠盖终于又团聚在一起了。
地址:南阳市鼎盛大道369号(光武大桥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