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楚风汉韵

楚风汉韵
湖阳的汉墓与汉代社会
2021-05-14

唐河湖阳镇是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的重要发现地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湖阳镇及其周边陆续发现了十余座汉代(画像)墓葬,在全国考古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熟知的有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久画像石墓、湖阳镇画像石墓、湖阳罐山3-6号和10号汉墓等(图一)。湖阳镇汉代墓葬大小、形制有别,结构也各不相同,但分布区域高度集中,其本身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十分丰富,对湖阳汉代历史及其当地社会结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湖阳镇及附近发现的汉代画像墓葬

湖阳镇汉画像石墓(图二)发现于1983年,位于湖阳镇西北约1公里,原包括地面上东南至西北向排列的两座土冢(相距约50米),其中东南土冢早年在百姓取土盖房时遭到破坏。该墓坐南面北,南北长5.54米,东西宽5.98米,墓前由东、中、西坡度不同的三条墓道,分别对应三个并列拱券的墓室;墓门由三门楣、四门柱、六门扉和数块槛石构成,门楣画像为连弧文,门柱和门扉都为菱形纹,整个墓室的后壁和东、西两壁都用大砖砌筑。根据随葬品及墓室砌筑工艺推测其时代为西汉中后期。

唐河鬱(郁)平大尹冯孺久画像石墓(图三)发现于1977年冬,位于湖阳镇南约2公里的狮子山下新店村西“楸树坟”高地上。墓葬坐西向东,东西长9.5米,南北宽6.15米,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部包括前室和南车库、北库房组成,除三室的门楣、门框和门扉为画像石刻外,均为砌砖结构;后部整体平面呈方形,由中厅、双主墓室及其南、北和西三面回廊(“阁室”)构成,其中除中庭上部以楔形砖采取双曲砌筑方式结顶(原报告推测为“四角钻尖式”)外,其余主墓室及阁室均由长方形石板砌筑,平顶结构;整座墓葬共用石料154块,其中门框石26块、门扉石10块、墓壁石62块,出土画像35幅、题记9条,其中5条含有“鬱平大尹冯君孺久”字样,所刻画面大都经过朱彩描绘。该墓为“始建国天风五年”下葬。报告称该墓墓道被四周小型画像石墓所打破。

湖阳罐山10号汉墓(图四)发现于2005年,位于湖阳镇南约1公里的罐山北麓的陡崖地带,为一座砖砌岩洞画像石墓。墓葬坐南朝北,由短斜坡墓道、前室及其东西耳室、后室构成,该墓前、后室砌筑于竖穴岩坑内,顶部采取青砖四面穹隆结顶券砌,前室两耳室为横向开凿岩洞而成;墓门石构,偏于墓室一侧,门楣、门柱和门扉均刻连续菱形纹或连弧纹图案。报告推测该墓“是西汉向东汉早期的过渡形态”。

湖阳罐山3号墓结构形式与10号墓大致相同,亦为一砖石混合结构岩洞画像石墓,墓葬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大致呈“T”字形,前室西耳室为洞室开挖,其余均为竖穴砖室券顶结构。前室墓壁砌砖肋面模印龙、熊和白虎画像;后室券顶楔形砖内侧模印龙形画像。墓门及后室门偏于一侧,出土画像石8块,主要用于门楣、立柱和门扉,包括有菱形图案、门吏、铺首衔环等,部分画像施有朱彩。报告认为该墓时代为新莽时期。湖阳罐山4号墓为一砖石结构竖穴墓葬,平面布局大致与3号墓相同,但后室及前部结构残破严重。两墓时代约为新莽时期。

湖阳罐山5号和6号墓并排分布,方向相同,均为砖石混合结构画像石墓。5号墓为一不规则的并列双室加横前室结构画像石墓,共用石料15块,出土画像石10块,主要为朱雀铺首衔环和白虎铺首衔环、执笏门吏等。6号墓坐南向北,为一双室并列结构画像石墓,墓门开于东室北端,隔墙有小门与西室相通。画像石主要用于墓门和隔墙小门,清理出画像石6块,主要有白虎铺首衔环、龙▪执笏门吏、白虎▪执笏门吏和执笏门吏等。原报告认为,这两座墓的时代约为新莽前后。

此外在湖阳镇周边也发现不少汉代画像墓葬,如唐河石灰窑画像石墓、黑龙镇西刘冲画像石墓、上屯西塚张村画像石墓等。其中唐河石灰窑画像石墓(图五)位于湖阳镇北约9公里的黑龙镇镇南石灰窑村西北,座北面南,为一座竖穴土坑双室墓葬,墓壁和夹墙大部分以碎毛石片垒砌,后部呈不规则弧形,石板盖顶,东室门楣、门柱和门扉均刻有画像,门楣刻菱形套环和帷幔图案,门扉下刻铺首衔环,上刻楼阁人物,两门柱正面均刻三角形图案,内侧各刻一门吏。根据随葬品组合及墓葬结构特征该墓时代应为西汉中期。该地在1960年以来已经发现有7座画像石墓。

西刘冲画像石墓(图六)位于湖阳镇东北约7.5公里的黑龙镇西刘冲村西一小山脚下,座西面东,为一双墓道带横前室的砖石混合双室墓葬,其中南侧墓室宽大,设铺地砖。该墓共用27块石材,主要用于墓门、后室门和双后室的隔墙部位,出土画像石6块8幅画面。墓门由两门楣和三门柱构成,两门楣正面分别刻二龙穿璧、背面刻菱形套环图案,两侧门柱背面刻门吏,中柱背面刻伏羲女娲图案,门扉外启,已不存;墓门外侧再立三门柱和两门楣,北侧楣石背面刻菱形连环纹图案,无封门砖。报告认为该墓时代为西汉晚期。

上屯西塚张村画像石墓位于湖阳镇北约15公里的唐河东侧,为一平面布局呈“回”字形的砖石混合结构画像石墓,石材15块主要用于门楣、立柱、门扉,其中有画面石材14块,出土画面15幅,主要为菱形图案、门吏、白虎铺首衔环和二龙穿璧等。报告认为该墓的时代应为西汉晚期。

二、湖阳历史地理与社会历史概况

湖阳镇位于唐河县南部,南与湖北为邻,历史上处于随枣走廊的北上要道,今有唐(河)枣(阳)公路穿镇而过,东依桐柏山的西北端,为古蓼国地。镇东北有蓼山,镇南依次为罐山、狮子山和紫玉山等独立的小山。湖阳镇历史上为湖阳县,秦始置,西汉因之,东汉为湖阳邑。乾隆五十二年《唐县志•古迹》:“湖阳城 县南八十里,古廖国地,汉为县,光武帝姊为湖阳公主,即此。……元废,今为湖阳店”。湖阳遗址(包括湖阳故城与湖阳汉墓群)1986年1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阳故城位于湖阳镇西0.25公里仝庄村南高地之上,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厚达2.5米,时代自新石器晚期至汉代;汉墓群为镇周边四座土冢,包括湖阳镇西北双冢和镇南两座砖石汉代冢墓(相传其一为湖阳公主墓)。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秦为了加强对南阳盆地的控制,先后封公子市于宛、封公子悝于邓;置南阳郡,辖十四县,包括宛县、穰县、郦县、析县、丹水县、湖阳县和阳城县等。西汉南阳郡基本沿袭秦代区划,但县级政权有所增加,下辖三十六县,且侯国众多,前后达十余个,其中多个侯国延续较短,夺国后再封现象也较普遍。在西汉这十余个侯国中,王侯就占了近半数。因此,至东汉初光武帝时有“南阳帝乡多近亲”之谓。

西汉末年,因王莽篡政导致天下大乱,长沙定王之后刘秀率宗室弟子和周围豪杰起兵宛城一夺取取天下,后世所称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位即为南阳人,被封为山都侯、鄃侯、定封为杨虚侯的捕虏将军马武更是湖阳人。此外,湖阳当地见诸史料的还有冯氏、樊氏等地方望族。

《后汉书•冯鲂传》:“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秦灭魏,迁于湖阳,为郡族姓”。冯鲂后以大司空持节建造光武帝原陵,封杨邑乡侯,其子冯柱袭爵,尚获嘉长公主,位至将作大匠;袭封侯者三代达七人之多。

《后汉书•樊宏传》:“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值。重性情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县中称美,推为三老。”  樊宏被封为寿张侯爵级,宏死后,又封其子茂为平望侯。樊氏侯者凡五国。湖阳樊氏据传发源于河南济源,春秋战国时南迁其中一支辗转至湖阳,西汉时已成为湖阳大姓望族,西汉末樊重嫁女于舂陵侯之后刘钦,生后汉光武帝刘秀,从此成为皇亲。

《后汉书•北海靖王刘兴传》:“初,南顿君取同郡樊重女……生三男三女:长男伯升,次仲,次光武;长女黄,次女元,次伯姬。皇妣以初起兵时病卒,宗人樊巨公收殓焉。建武二年,封黄为湖阳长公主……元与仲俱殁于小长安,追爵元为新野长公主……”。光武帝早年家境落魄,母病逝时为外公樊氏族人收殓;东汉建立后封长姊刘黄为湖阳公主可能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湖阳镇还是湖阳公主刘黄的婆家所在。《水经注•比水》:“其水东北出湖阳东隆山,山之西侧有‘汉日南太守胡著碑’,子珍,骑都尉,尚湖阳长公主,即光武之伯姊也。庙堂皆以青石为阶陛,庙北有石堂。珍之玄孙桂阳太守玚,以延熹四年遭母忧,于墓次立石祠,勒铭于梁,石宇倾颓,而梁宇无毁”。

日南太守胡著有碑刻立于湖阳东隆山西坡,按照古代告老还乡的退休制度,胡很大程度上为湖阳本地人。胡著子珍“尚湖阳长公主”刘黄,珍死后刘黄封邑于此。湖阳既为刘黄的婆家,也是刘黄的外公樊重家所在地,因此刘黄封邑此地在所难免。其后,珍之玄孙胡玚也一度曾任桂阳太守。再加上樊重“善农稼,好货值”,“ 情温厚,有法度”,子孙封侯者有五。因此,湖阳在后汉可谓是皇亲遍地、富甲一方。

三、湖阳汉代墓葬反映的几个问题

1、目前我国西汉时期画像墓葬能够列入“石刻建筑”的总体上发现不多,其中南阳地区已见诸报告的画像石墓已达10座(不含新莽时期)以上,这一数量初步估计约占全国总数的80%左右。湖阳在汉代位于南阳郡东南部,在十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已发掘有数座时代较早的画像石墓,这一现象对研究全国汉代画像石墓产生的原因、适用的社会阶层及各地丧葬文化的交流等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唐河县历史文化信息丰富,以今唐河三夹河附近和湖阳镇南北两地为中心的区域汉代墓葬众多,且时代多集中于东汉早期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两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对唐河及南阳盆地两汉社会结构、历史地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湖阳罐山为当地一汉墓密集分布区,南北长约930米,东西宽约580米,高约40米,早在1982年就曾在西坡半山腰发掘一座岩洞竖穴洞室汉墓,此种墓葬结构形式(图七)为南阳地区所不见。岩洞墓在西汉为一种级别较高的诸侯王墓,已认定的有二十座,但仅山东昌乐县菑川王后墓为竖井式墓道。罐山竖穴岩洞墓的发现是当地丧葬文化高级别的集中体现,也是湖阳镇社会贵族墓葬的典型代表。

4、始建国天风五年(公元18年)鬱(郁)平大尹冯儒久葬于湖阳镇南新店。“鬱平”,地名,《汉书•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莽曰鬱平,属交州”。巧合的是,西汉晚期皇族、汉光武帝的曾祖刘外也曾为鬱林太守。《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书,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从时间上讲刘外任鬱林太守可能略早于冯儒久,冯儒久何许人也?史载不详,冯儒久与冯鲂关系若何?加上前述的日南太守胡著和桂阳太守胡玚,湖阳一地社会上层聚集了数位南越、南岭地区太守,足见两汉统治者对南方地区的重视。

5、罐山10号汉墓位于罐山北麓,为一竖穴岩坑与洞室相结合的多室墓葬,其墓穴开挖方式与广州南越王石室墓相类似;墓葬前室与后室间墓门偏于一侧,与同时期南阳地区画像石墓平面布局迥然不同。竖穴岩坑墓亦为一种级别较高的墓葬形式之一。洛阳西汉墓葬多竖穴洞室,东汉多竖穴土圹墓。罐山10号汉墓墓室平面近方形设计,前、后双室采取楔形砖四面穹隆券砌、方砖封堵结顶的做法,在同时期已发现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中所仅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湖阳罐山洞室汉墓和10号汉墓建筑形式和结构技术表明,西汉晚期湖阳贵族阶层的丧葬文化已深受汉代高层地主阶级丧葬文化的影响;罐山3号墓条砖画像与石刻画像混合使用,反映了湖阳汉墓多元的墓葬装饰形式;罐山6号墓墓门门柱上刻龙、白虎,下刻门吏的画面在南阳盆地较为少见,具有中原地区西汉画像砖画面布局的某些特征。

四、结语

中国古代墓葬经过长期的发展,到汉代礼制化程度相对较高。冯儒久墓和上屯西塚张村画像石墓平面布局具有明显的仿礼制建筑倾向;罐山10号墓“斩山为椁,穿石为藏”,其墓室建造亦具有皇家气息。湖阳汉代画像墓葬结构形式多样、规模大小有异,是湖阳镇中上层贵族阶层丧葬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历史构成及多元文化元素的影响,对汉代墓葬建筑历史及社会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两汉时代开启了我国封建社会肇始之基,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强盛之始。汉代墓葬继承了商周以来墓室装饰艺术的基本形式,在艺术普及化、多样化和社会化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汉代画像石墓既是一种重要的墓葬建筑形式,也是汉代墓葬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产生可能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但石材作为柱、梁等建筑构件进入墓葬,搭建起了墓葬空间构成的便捷通道,是两汉社会中层地主阶级的独特创举。


注释:

 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等:《唐河县湖阳镇汉画像石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3期。

 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等:《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考古学报》1980年2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唐河县湖阳镇罐山10号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13年2期。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期研究》,河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期研究》,河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

 赵成甫等:《河南唐河县石灰窑村画像石墓》,《文物》1982年5期。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唐河县黑龙镇西刘冲汉画像石墓》,《黄河黄土黄种人》2018年2期。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唐河县西塚张村画像石墓发掘简报》,《洛阳考古》2018年3期。

 唐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国家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河文化遗产》,豫内资宛新发通字<2011>25号。

 墓葬作为人类的归宿,早期仅为容“身”之所,空间较小。秦汉以后,随着墓室空间的扩大,人类在精神层面也赋予了墓葬更多的功能,墓葬逐渐从单一的“容身”转变为一种高级层面的建筑形态。

 该墓坐西向东,为石结构竖穴洞室墓,墓口呈竖井状,深约4.5米,墓室偏于开口西侧,平面近方形,顶呈穹窿状,高约1.06米。见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唐河湖阳罐山石洞墓》,《中原文物》1986年1期。

 迟延璋等:《山东昌乐县东圈汉墓》,《考古》1993年6期。

 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考古》1984年3期。

张卓远,男,汉族,1965年生,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馆员、国家一级建造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建筑史(汉代墓葬建筑)研究等。

 

(此文刊发于《南阳市博物馆2021专辑》)


策划/校审: 王晓杰

制作/编辑: 李   远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