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楚风汉韵

楚风汉韵
张衡: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2024-07-23

1300 年前的一个黄昏,曾经写过《讨武曌檄》的骆宾王骑着毛驴,站在张衡墓前,捋着长髯,望着落日,听着风声,吟咏着今昔之叹。骆宾王是从洛阳到南阳来游玩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那时名人骚客都好到这两个地方来旅游,就像现在喜欢到北京和上海一样。

张衡,字平子他的墓在南阳城北35里石桥镇南门外,通往洛阳的三鸦古道穿镇而过,骆宾王的毛驴出了南寨门走到一通古碑前突然停下不走了。骆宾王扭脸看那古碑上刻六个汉隶“汉张平子墓”,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走过的小镇就是古西鄂城现在脚下站着的就是张衡的家乡和安放了张衡灵魂的家乡的墓地了,骆宾王慌忙下驴。

骆宾王骑的驴是在三鸦古道路边农户家租来的这些驴经常驮着游客来往宛洛间,而背着书囊挎着琴剑的读书人,一走到平子墓前,都要停下凭吊。所以时间久了,驴就成了导游,一走到这里就停下了。

骆宾王走进墓园。墓园很大有祠堂有享殿墓前有石象生,但荒草杂树将石象生掩埋了,一直疯狂到享殿的祭台边。园中名人古碑不少,但有几通歪倒了,上边有风干了的粪便,不知是人屎还是狗屎,好在大书法家崔瑗撰并书的平子碑还在,园里的松柏十分翁郁,尚能给人一点欣慰。日已近山,骆宾王在平子墓前深深地拜了两拜,出园,上驴,驴步款款。可是骆宾王心有戚戚,突然又把缰绳勒住了。他有点不忍离去,觉得张衡的身后,不该这样孤单,不该这样荒凉。他捋着长髯,望着落日,听着缭绕在松柏间如歌如哭的风声,长长的哀婉就化成诗句潺湲了上千年:

过张平子墓

唐·骆宾王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张衡的家就在墓东不远处,隔路相望,叫夏村,夏村东边是淯水,现在叫白河;西边是紫灵山,现在叫紫山;北边是连绵如环的伏牛山,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南阳盆地和荆襄平原,这里至今张姓辐辏,丁口兴旺,有“旺张不旺李”的说法。

张衡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78出生,他的父亲可能过世太早,史籍无名。但其祖父张堪《汉书》有传,是光武名臣,历任蜀郡太守、渔阳太守,以清正廉洁享有史名。张衡出生时,张堪已死去多年,虽是官三代,却已是农家穷孩子,但祖宗根基与家承,深植在张衡的基因里。15岁,一般孩子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张衡已背上行囊,孤独地行走在咸阳古道上。张衡所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但他却从儒学“学而优则仕”的铁套里逃脱出来,读天读地,读风读雨,读山读水,读生读死,终于读成一个参透天地、悟彻阴阳的天文学家。

08c7d55067d48d28ece4a7f3aaea3e7.jpg

                            张衡头像

张衡游学长安一年,走遍了西汉的三辅,游览了周王朝的丰镐,秦王朝的阿房宫遗址,领略了华山、终南、骊山,于和帝永元七年(95来到东汉都城洛阳。洛阳有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张衡向往之至。但他是个穷孩子,无人举荐,所以只得像2000年后他的老乡董作宾一样,当一个北大的旁听生,在寒风凛冽里坐在讲堂窗外,雪花落满了他的肩头。

太学里的师生都是天下饱学之士,他们对张衡的苦学精神很感动,张衡也主动追着他们请教学问。这样,他就在太学里结下了不少师友之情,其中就有精通天文历法的经学家贾逵,精通太玄术数的书法家崔暖。《后汉书》对张衡这段经历的记载是:“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在洛阳待了6年。这时汉和帝派黄门侍郎鲍德到南阳当太守,鲍德请张衡回乡,任南阳郡主簿,这是张衡的文学期,他写下了《定情赋》《扇赋》《南都赋》《二京赋》《思玄赋》等一系列诗文,奠定了一个文学家的地位。

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鲍德调回京师,任大司农,鲍德邀请张衡一起进京,但张衡拒绝了,他回到了西鄂,回到了夏村,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开始了向宇宙的探索,开始了向日月星辰的叩问,这是一个文学家的华丽转身。从此,人类第一个真正具有天文学意义的科学家,在南阳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后汉书》:“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汉安帝刘祜听说后,亲自派公车征调张衡进京,拜为郎中;3年后,114年,再拜为尚书侍郎;115年,再拜为太史令。太史令主持灵台工作,掌管历法、观测日月、候风望气、调理钟律,为国家祭奠、征战等大型活动选择吉日,记录灾异、瑞兆。太史令下面设明堂丞、灵台丞各一人,另有太史侍诏、灵台侍诏各数十人,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

张衡这次找到了人生和事业的真正归宿。在太史令的岗位上,他不仅展示了优秀的行政能力,也发挥出卓越的科研天才。他日夜守在灵台上,观测日月运行,星际变化,研读前人典籍,写下了世界上不朽的天文学名著《灵宪》。《灵宪》从哲学和科学的高度全面阐述天地的生成与结构,解释日月星辰的本质与运动,把世界从神化的虚妄迷雾里解放了出来。西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出版,《灵宪》比它早1420年。

b984d1fbde50da382e13c6bacbd109f.jpg

                                                            张平子读书台

在《灵宪》里,张衡认为宇宙之初是一团混沌,“寻诸本元,先准之于混体”。在之后的《浑天仪图注》里更进一步明确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其形浑浑,故日浑天也。”这就是张衡的浑天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结合自己的长期观测和计算,他给地球定下了黄赤二道,立南北二极,“赤道横带天之腹。横带者,东西围天之腰也。黄斜带其腹,出赤道表里各二十四度,日之所行也”《浑天仪图注》。在1900年前,张衡就把赤道与黄道的夹角准确地计算出来了。他对南北极和黄道赤道的天文学概念,以及计算出的许多天文数据,至今还被现代天文学运用着。

公元117年秋天的一个上午,蓝天显得特别深邃,天上有一朵丝状的白云,罩在洛阳南郊高耸的灵台上,把灵台衬托得似入云端。灵台下密匝匝地站满了人,人都仰面望着台上,灵台顶层观天处,有一群冠带飘飘的仙人,在围着一个神秘的东西指手画脚。其中一个戴着流苏皇冠、像玉皇大帝似的人,是汉安帝刘祜。那个神秘的东西用青铜铸造,球形,斜置在一个圆盘里,圆盘叫地平圈,球体旋转着,一半掩于地平圈下,因此人们看到的总是一个半球体。这就是张衡根据他的浑天理论制造的浑天仪,“铜浑集思深”,骆宾王在他的诗里称它为“铜浑”。

e96e0381b1a4df1da3784952e1fa6da.jpg

                                                         张衡墓

《晋书·天文志》记载:“浑天仪者,测天之仪器,本浑天说之原理而制。以铜为之,以四分长为一度,周天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球体中间有个铁轴,称天轴,贯穿球心,与球体有两个接触点,即天球上的南极和北极。球面上布列有二十八宿等星辰;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两圈夹角24度;有地平圈和子午圈,天轴支在子午圈上,与地平圈斜交成36度角,即北极高出地平36度,这是洛阳与北极的仰角,也是现代测出的洛阳的地理纬度。

那么,浑天仪怎么会转呢?张衡想到了用水来做动力,他设计了一组漏壶,壶中水一滴一滴落下,击打在浑天仪的齿轮上。水滴是匀速的,齿轮的数量也是经过精心测算的,浑天仪正好一昼夜转动一周,与地球的转动同步。这样人们就可从浑天仪的转动,很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晋书》记载:“张平子既做铜浑天仪,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司之者闭户而唱之,其司之者以告灵台之观天者曰: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合符也。崔子玉即崔瑗为其碑铭曰: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与神合契。”可见浑天仪计算之缜密,设计之精巧。那是2000年前的高科技啊!

15年后,132年,张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1748年。《后汉书·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制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形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发明了候风仪三足铜鸟,比欧洲人的同类仪器风鸡1000年。

张衡发明了独飞木雕,比西方最早的飞行物实验早1600年。张衡还造出了指南车、计里鼓车。

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首。

他还是数学家,对圆周率有精确的研究,有著作《算罔论》《张衡算》。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创始人严济慈说:“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然而,“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当人类的文明之光被愚昧的迷雾遮蔽的时候,文明的丰碑就会黯然隐没。张衡诸多世界级的发明一个也没有留下来。儒学弥漫,神学猖狂,荒芜了张衡墓园,也湮匿了一代科学巨匠。1954年秋天,一个叫布科夫的苏联水利专家,从信阳南湾水库工地专程来到南阳,朝拜张衡。他来到石桥镇夏村,问犁地的农民“张衡墓在什么地方?”一连问了几个,皆摇头不知。苏联专家说:“你们这里不是夏村吗?张衡是南阳夏村人,我们苏联科学院里挂了许多世界科学家的画像,第一个就是你们的张衡,你们怎么不知道呢?”农民回答,我们这里有一个尚书坟,没听说有张衡墓。

苏联专家把找不到张衡墓的事向河南省政府反映。1956年,省府拨款3000元,指示南阳县政府修复张衡墓。县文化馆到夏村寻找张衡墓,仍找不到。到夏村中学去问教历史的教师,历史教师竞也不知。最后问到语文教师水仲贤,水仲贤才说,张衡当过尚书,尚书坟就是张衡墓。文化馆的人去看,只见尚书坟上犁痕数创,已经坍塌漫为桌面大小,要不了三五年,将泯无踪迹,只是有几棵老玉米在这里长得特别茁壮。

1963年,张衡墓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的张衡墓园占地3.8万平方米,分墓园和博物馆两大部分,人类文明之光重新洒满了张衡的故乡。

夏侯湛:(张衡学为人英,文为辞宗。

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崔暖:君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夜。是以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词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与神合契。

翦伯赞: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太史令张衡。张衡是有名的文学家,又是反谶纬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

197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七委员会月球委员会,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二十委员会委托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61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9092号的小行星以张衡的故乡命名为“南阳星”。

一个市,有三颗命名星,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三星高照,南阳吉祥!

55644b16099b991178a2af38264f072.jpg

作者简介:殷德杰,著名作家,《南阳民俗》主编。

转自:南阳民俗文化研究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编者所配。

6cc14240048dd75bde6642790282dd6.jpg

   

        94cc124ac90f8c03c0ae5cc53b0c18f.jpg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