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古代发生征战,骑兵、战车等装备都急需军马。所以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兴衰。所以历代统治者对马及马政都极为重视。汉墓中大量出土的陶马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南阳市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灰陶马是1978年7月在南阳市苏家大坑征集的,它高68厘米,长66厘米,形体较大,与马同出土的还有一牵马俑。这匹陶马身体比例十分匀称,全身轮廓优美,肌肉富于弹性,骨骼和肌肤都有非常细腻的变化。马的头部雕刻最细。头向上抬起,两耳直竖,双目圆睁,鼻孔翕张,微微张开的嘴巴似乎正在发出嘶鸣。前腿直立,后腿微曲,昂首翘尾,整体塑造得体态矫健,栩栩如生。马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却挺胸昂首,全身充满压抑不住的活力。现已发现的汉代陶马数量较多,在西汉前期,注重细节的刻画,朴实写实已形成风格。该陶马就是西汉时期的,形体较大,具有写实的风格,把马的性格的造型特征揉合于艺术形象之中,惟妙惟肖。
一同出土的牵马俑灰陶立姿,手一举一伸,左手五指张开,右手上举牵马,握一细长形物已丢失。从形状上看,像是马鞭。胡人俑头上无帽,眉毛凸起,珠目,高鼻,高颧骨,大胡须塑成平板状高高翘起,一种典型的胡俑形象。而这类胡俑,从事的可能是养马或者御夫的职业。在汉代,“胡人”是指我国古代西部、北部及西域各族人。因此,考古界将出土的深目、高鼻、多须的人物俑统称为胡俑。
西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西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到东汉时期,已经有大量的胡人来到中原地区。从出土的汉代胡人俑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胡汉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这两件南阳汉代陶塑艺术作品,体现了南阳汉代高超的陶塑水平,是胡汉融合交流的艺术积淀和人物见证,在我国汉代陶塑艺术史上占有着一席之地。
穿过千年的时光,去看那精美绝伦的陶器,一边领略汉代的文化,一边感叹古人的智慧。而作为讲解员,承担着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重担,要努力做好南阳文化的传播者,为南阳文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策划/校审: 王晓杰
制作/编辑: 李 远
地址:南阳市鼎盛大道369号(光武大桥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